近日,各地曝出的“鬼秤”、缺斤少两问题登上热搜,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鬼秤”防不胜防?
所谓“鬼秤”,是指被做了手脚、称重显示与实际重量之间存在一些偏差的电子秤,这类暗箱操作往往让消费者不经意间就踩了“坑”,不仅侵害了合法权益,同时还扰乱了市场秩序。
为帮助消费者判断商家电子秤是否准确,是否为“鬼秤”,多地市场监管局推出一种“手机变砝码”的创新措施。
手机变身“砝码” 图片来源:武汉市青山区市场监管局
“手机变砝码”是规范民生计量领域市场经营秩序、遏制缺斤少两的妙招,“操作”极为方便惠民,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的多种宣传活动中,都是非常亮眼的“节目”。
只要将手机放到检定合格的电子秤上,测量并记录重量,由市场监管部门加贴克重标签,让手机秒变“打鬼砝码”。
具体来说,作为随身携带的“手机砝码”,消费者在之后购物过程中,遇到商家使用电子秤称量商品时,只需将手机直接放上去当场测试,观察电子秤显示的重量是否与自己手机重量相符,可以快速、准确地辨识计量器具的准确性。
如果误差超过±10克,就可能称量不准,可以初步判断是否遭遇了缺斤少两的“鬼秤”。
手机变身“砝码” 图片来源:晋城市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微信公号
同时,标识上写有市场监管局举报投诉电话,一旦发现问题秤,可以拨打 12315 进行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手机变砝码”看似创新,实则无奈
仍需多管齐下根治“鬼秤”问题
工人日报评论,“手机变砝码”看似是“创新”,其实更像是消费者迫于无奈的一种选择。如何构建一个更公正、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让消费者真正放下心中顾虑、放心消费,是“手机变砝码”“网红打假”等事件热度过后,有关方面需要认真反思的地方。
正观新闻评论,“手机变砝码”固然巧妙,仍需多管齐下根治“鬼秤”问题,如强化计量设备检查、提升消费者意识、加大对不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等,或都行之有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绝招?百般招法不嫌多,真该放大招,好好治一治这猖獗的“鬼秤”了。
评论,唯有营造出“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气场,从每一个个案中体现监管的决心和力度,才能给消费者注入积极的信心和勇气,让大家能够更好地利用“手机变砝码”“公平秤”等工具,养成当场复秤的习惯,一旦发现商家作弊,立刻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一杆秤连系着商家的诚信和消费者权益,守护好市场上每一杆秤的公平,买东西的人才能“秤”心如意,城市烟火气才能更温暖动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手机砝码”对遏制市场“鬼秤”,维护市场秩序有积极作用,但它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需要从强化市场监管的角度。这里的强化市场监管,不但是要加强对市场经营主体的监管,要求其守法诚信经营,使用质量合格的计量器具,而且还要强化对市场管理方的监管。从目前曝光的“鬼秤事件”,不少市场管理方在处理问题时和稀泥,甚至站在无良商贩一边,成了商贩通过“鬼秤”坑害消费者的帮凶。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无良商户清退出市场,对纵容和包庇商户的市场管理方给与包括罚款、拘留等在内的重罚,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也警醒其他商家。
济南日报评论,秤准量足非小事,一分一厘系民生,更关乎消费信心的提振与市场环境建设。正因此,对于遏制缺斤少两的“鬼秤”,除了“手机变砝码”之类的辅助,还必须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主力军”作用,要加强全链条监管,追本溯源,采取更加全面、精准、严密的治理措施,凝聚各方合力,让相关厂家、商家彻底断了生产、使用“鬼秤”的念头,这才是遏制“鬼秤”的关键所在、治本之策。正如许多消费者所呼吁,有关部门应主动作为,对待“鬼秤”必须从严监督、从重惩罚,守好市场的“每一杆秤”。
检验电子秤是否准确小妙招
1.利用超市、集贸市场设置的公平秤对商品重新秤重,有无缺斤短两一目了然。
2.查看商家所用的计量器具有无经强制检定合格的绿色标签。
3.手机也可以换成一切有重量标识的物品,比如随身携带的未开封的矿泉水,矿泉水瓶上都有重量标识,也可对电子秤进行秤重比对。
消费者如果在购物消费过程中遭遇缺斤短两或是发现没有检定合格标志的电子秤和机械秤,可以拨打投诉电话12315,进行举报投诉。
主笔:朱洪蕾
来源:工人日报、羊城派、、正观新闻、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济南日报等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am.tttmy.cn/news/9414.html